Dry the River:豐沛飽滿的英倫民謠

要不是因為骨子有硬蕊的頑劣音子,Dry the River 可能只是一般滿路所及的英式民謠。

來自東倫敦,成立於2009年的 Dry the River(中譯:乾涸樂團) 音樂線條充沛飽滿,有別小酒館裡獨自拿吉他陰鬱而唱的團體,他們大學就認識彼此,原先一直玩著 Hardcore 的團員突然開竅想嘗試民謠,於是在一個大彎之後,演變成現在聽到的 Dry the River。

清晰的鼓聲、輕挑撥起的吉他弦,在主唱 Peter Liddle 帶領下,Dry the River 前段順流奔放,歌曲中段搭配激情鼓點敲打,好似從河流上遊,跟著水流來到中段,激流轉彎遇見安穩平靜的表面稍作休息,再緊接主唱的豐厚聲線,湍流急速到達尾聲,回歸起點初衷。

成軍一年,樂團四處奔走演出,參加無數場音樂祭、Live House、暖場嘉賓等,鮮少在市面上聽到他們的音樂流傳,卻可以在許多場合看見這幾個包著民謠皮、硬蕊心的大男孩。終於,2012在美國錄製的第一張專輯《Shallow Bed 淺床》發行,由知名製作人 Peter Katis 操刀下,五人共譜出激情與溫柔並存且力度滿分的田園新牧歌。

或許因為有先前的嘶吼底子,Dry the River 總是一副刻意壓抑著甚麼,但越刻意反而越清晰,無法抑制的爆發情緒往往在歌曲最喧騰激昂時到達高點,不想太民謠也不想太隱晦,這層曖昧的關係替樂團在五線譜中畫出空間,就像在脆弱的歌曲放進更多情感,還不失細膩的情緒轉折。

問起團名、風格轉變心情,Dry the River 自己大概也沒甚麼好特別交代的。無法削弱的搖滾強度,替音樂注入飽滿豐沛的民謠風格,這可能是最好的註解。(文/大默)

     

【同場加映】

[推薦]2CELLOS:古典與流行的頂尖對決

[推薦]The Heartbreaks:型男搖滾夢

[推薦]Bishop Allen 艾倫主教:後青春期

 

【合作約稿】

找大默 damolshen@gmail.com

arrow
arrow

    大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