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赤峰街、打鐵街。位於中山捷運站附近的赤峰街,近幾年瞬間串起,無非是因為知名早午餐店、咖啡店、成為「文青生活提案」新選項。

從以前二手汽車零件業,到現在轉型走文創,赤峰街仍飄散一股「老味」,這麼說好了,是「時代感」。

連續下了幾天雨,台北已被比冬天棉被還厚的雲層蓋上。前往這天,撐著傘,又來到中山站。這裡是個好奇妙的地方,有百貨購物、餐廳美食,轉個彎走進巷子,彷彿進入不同時空,回到幾十年前。

已做好功課的我,知道這間獨特個性的「浮光書店」位於二樓,機靈的把視線移往高處,在雨絲中尋找招牌發出的訊號。

還好不難找。

走向「浮光書店」時,一座大型的鐵製機器就放在一樓門口,橘色、生鏽,說它有點檔路不如說像大怪物守護著門口。

打開門,馬上可以親身感受到「老宅」的標準配備:長長窄窄的樓梯。

今天我是第三組到達的客人。一位把電腦放在長桌就不知道跑哪去的客人,鐵製樓梯上去的小閣樓空間已傳來陣陣笑聲以及剛剛才到達、還拿著滴水的傘的我,不小心就霸占了書店的整個下午三點。

聽起來,樓梯上去的那群女孩,正討論著工作的事,一些公司與公司之間、主管與主管之間,勾心鬥角、背後壞話的....產業秘密。儘管坐在一樓,依然可以清楚聽到她們點名討論,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楚。我原本想好好沉浸在文字中,但是她們的談話真讓人越聽越有勁。

親愛的女孩們,也許你們剛出社會吧,妳知道有些事公司和工作上的事,實在不能拿出來說嗎?不過沒關係,以後妳們就會知道了。

長樓梯、磚牆和洗石子地板,廁所必須走到外面,「浮光書店」保留了大部分的老宅標配。

店主本身經歷很多元,待過出版業、寫過影評、當教師,也專精各類藝術和文學領域的知識。咖啡,原本只是她的生活習慣,直到某次和朋友散步到赤峰街,見到這間閒置多年的老屋,突然有開書店的念頭。

她想把咖啡的安穩平靜帶給大家,又不希望每個人到咖啡店只是拍照打卡。

我們得學習和自己相處、和文字相處,用文字去拓展知識,內化成和自己對話的對白。而閱讀,是一個接觸文字、培養文字敏感的管道。

秉持這樣的理念,店內分為兩部分,一邊是閱讀區、另一邊是用餐區。貼牆的大大黑色書櫃、直立式獨立書櫃一直延伸到吧檯前,每本書都是店主挑選過的,類型主要為文學歷史、心理哲學、音樂、電影、攝影等藝術類,書架上還有一些獨立雜誌。他們就像是每個角度都被設計過,從很遠的地方來,再隆重的被擺上。

位於閱讀區這側,椅子和長型大窗相互搭配,莫名的歐洲感油然而生,在這裡自成一塊。

咖啡來了。

我回到位子,位於閱讀區的另一側是用餐區。這裡有個規矩:不能把書帶到用餐區閱讀。

用餐區有一張大木桌、兩張合併的木桌以及兩張靠牆的位子,從一樓樓梯上來的木台,上面有各式藝文類傳單、雜誌,也可以挪做三至兩個位子。

那位把電腦放著就離開的客人還沒回來,她的紅包包成為用餐區的唯一點綴。

正面對座位的磚牆,掛著經典樂團「披頭四」。第一次聽披頭四是在哪裡已經想不起來,不過第一次認識披頭四是高中,高二的音樂課,老師帶我們認識西洋流行音樂,從披頭四一路談到麥可傑克森。

課堂上有一段影片,老師說,你們看看這個歌手有哪裡很特別?因為影像老舊,畫面除了一片慘白,連五官都有點難看清楚。同學舉手回答說,老師,他沒有人中。

這才不是答案。



這個歌手很特別,他用左手彈吉他。他是保羅麥卡尼。

長大了一些,有次去披頭四的經典回顧展,看完以後極度震撼,終於了解到何謂經典。之後每次去到哪,只要那裏放著披頭四的歌、牆上有披頭四的海報、任何關於他們的旋律,都會讓我稍稍停留。

這某部分算是一種個人品味,找到相同品味的人,在城市裡相遇的感覺。

其實這老屋,處處飄散歐洲氣息。木頭隔窗和披頭四、洗石子地板和磚牆;一邊是咖啡、一邊是書,50/50的完美調配,跌進這不違和的美感,實在,難以脫身阿。(圖、文/大默)

 

-浮光書店-

地址:台北市赤峰街47巷16號2樓

營業時間:14:00 - 21:30,每周一公休。

貼心提醒:老屋需要大家一起維護,上樓請小心。店內仍有不少人來看逛逛看書,建議想要大聲聊天的人可以另尋他地。

 

【同場加映】

[休日-書店]一直走下去就對啦!走去台東池上「借冊所」

[休日-咖啡]不只是咖啡店!「鬧咖啡 NOW coffee」的老台北藝術使命

[休日-咖啡]延續精神!「Ruins Coffee Roasters 」繼續破爛廢墟喝咖啡

 

【合作約稿】
找大默 damolshen@gmail.com


arrow
arrow

    大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