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返校 Detention:人生而自由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隨著《返校》,這可說是今年最紅的一句話。

人不可能忘記的。我沒有玩過「返校」遊戲,但在網路上看過直播主玩,用"看"得的確難以身歷其境,不過對於遊戲故事描述的「白色恐怖」倒是很有興趣。拜網路科技之賜,以及台灣的言論自由,在網路上你可以找到任何關於「白色恐怖」的很多故事,有細節、也有大致輪廓說明。

我看過戒嚴期間所有發生的故事與事件,有的˙說得詳細,有些輕描淡寫;我看過受難者的照片以及他們前往刑場前的最後一張照片,甚至是行刑後的照片。還有遺書,許多遺書的內容當下並沒有順利交到家屬手上,反而是幾十年後,家屬在國家收藏館(之類的)主動翻找,才得知當時還有遺書存在。

這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不曉得有多少就在以前被處理掉、被依「叛國罪」給埋起來了。

【電影】返校 Detention:人生而自由

《返校》的遊戲本身故事平穩,只要跟著邏輯走,一定可以破關。但電影,分成了三部份:「惡夢」、「告密者」、「活下來的人」。

倒敘法開頭,主角魏仲廷率先出場。第一篇章「惡夢」擔任電影《返校》刻出輪廓的第一筆,先將故事說個大概,後面再細講。你也可以說這是一個交代所有角色出場的首部曲,同樣也是針對電影元素描繪最多的部份。

牙齒骰子、高過人的鬼魂、電話、工友室鑰匙...,期待在電影裡看到遊戲架構的人會很興奮,不過別忘了,《返校》是電影,而遊戲中的返校,是存在遊戲世界裡,因此很快的交代了人物、劇情、故事走向以及遊戲元素後,就要進入第二篇章,也是本片裡佔了最多戲份的「告密者」。

【電影】返校 Detention:人生而自由

「告密者」是電影中篇幅最多的,也是將第一篇「惡夢」從頭到尾完整描述的重要章節。

在這段裡,不再侷限於遊戲劇情,而是將"學姊"與"學弟"之間的故事、讀書會、組織、禁書與戒嚴時期的壓迫氣氛展現到極致。我個人很喜歡第二篇張「告密者」,進電影院前,有點擔心到底要如何將遊戲的精華保留,同時又電影化,畢竟,電影是電影,若真將遊戲直接搬上大螢幕且不稍加修改,鐵定無聊到翻。

【電影】返校 Detention:人生而自由

【電影】返校 Detention:人生而自由

讓我驚訝的,同時也是在這個段落中,描述了當時社會對於所有不符合所謂"社會規範"的所有事情,是如何處置。比如,憲兵到家裡抓人、或是到學校直接抓走相關人等。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一位歷經當時的政治受難者說,人們害怕的不是彼此告密,而是"被消失",就是直接消失,身邊的人不敢也不再談論你、假裝不認識你,你就像不存在過,消失後也沒人敢知道,你去哪了。

我認為,「告密者」是電影裡最讓人驚豔也是最壓迫的一段,就算有玩過遊戲的玩家,還是會被這段的故事吸引。

【電影】返校 Detention:人生而自由

第三篇:「活下來的人」

活下來的人,畫面的顏色,鮮豔了。

根據遊戲的結局,活下來的人,回到學校。魏仲廷回到學校,找到了當年張老師藏起來的書和信,跟遊戲有些不同,電影裡的"返校"這段,多了些愛情的味道。魏仲廷對於方芮欣,方芮欣對於張明輝老師...玩過遊戲的人可能對於遊戲裡的愛情,感受不深。但在電影中,不感受也難。

主角們在那個特別的時代互相利用彼此,人性如一頭野獸,吞噬著我們的思想。在當時,是犯錯了嗎?可是,國家會感謝你。

魏仲廷在一張對坐的桌椅中,畫面漸暗,電影結束。

我有些難以平復心情,不是激動,是一種莫名的壓抑,似乎想強壓過什麼情緒,好讓自己不會繼續往下墜。

【電影】返校 Detention:人生而自由

【電影】返校 Detention:人生而自由

電影散場時,注意到有一對父母帶著看起來應該是國中生的孩子來看,爸爸說:「你看,這就是以前的台灣,即便你念書念得再好,出國留學多棒,只要思想不同,就是有罪。」年輕的孩子似懂非懂,點著頭不說話。我好奇《返校》對他來說究竟是什麼感覺?

隔天,在計程車上跟司機大哥聊起《返校》,他說不知道有這部電影,但當時的情況真的不是生在現在的我們可以體會。

為什麼呢?

「因為喔,那種就是....當時沒有人可以談論的事情啦,現在談起來還是怪怪的,因為齁,感覺很久遠,但其實很近。」

大哥開著車,我們走在可以談論自由的路上。(文/大默)

 

【同場加映】

[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電影人生

[電影]謊言迷宮 Labyrinth of Lies:做對的事,永遠不會錯

[電影]1987 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沒有絕對英雄,也沒有人是局外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默 的頭像
    大默

    MoVie x MuZik = Vie.

    大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