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再見的,是要走的人,還是生的人?
上個月參加了叔叔的喪禮,還躺在床上的我,看到訊息那刻就知道怎麼了。很小的時候外公過世,我看到媽媽獨自在餐廳掉淚;國中時爺爺過世,我聽到老爸在客廳一邊講電話一邊啜泣;高中時奶奶過世,坐在車後座的我聽見老爸哽咽的問我今天在學校過得好嗎;大學時外婆過世,媽媽抱著阿姨說「我不要。」
親人們過世的場景不知為何這樣深印在我的記憶,也許是,很少看到如此難過得他們,露出我這輩子可能只會見到一次的樣子。
《別告訴她》這部片從兩個角度出發,一個談論生死,一個談論東方與西方對於生死的觀念。
在一個傳統的華人家庭中,奶奶被診斷出癌症,在病房中醫生告訴主角實際訊息,奶奶來日不多了,但家人選擇隱埋這件事,為了讓她老人家好好的過完這幾個日子。但大家族,家人各自成家四散各地,要讓每個人都聚在一起有點難度,因此家人們策劃了一場假婚禮,讓在各地的家人都聚集到同一個地方,表面上參加婚禮,實際上來看老奶奶一面。
電影裡,大家團聚一起吃飯的畫面,讓我想起回高雄過年的場景。小時候跟著爸爸回高雄眷村,小小的房子裡人多、位子不多,幾在一張大桌上,很多道菜擺放。小朋友都還小,在我們那個年紀,好幾個人擠一個板凳,這樣的場景隨著眷村拆遷移到國宅,房子內的樣子不同,不變的是圓桌、豐富的菜色,但隨著人口減少,熱鬧度下降了。
對於東方人來說,圓桌象徵團聚,大家聚在一起,即便一年見不到一次的家人,瞬間也熱絡起來。
不過,隱瞞即將要離開的人,最終滿足的是否只有自己?同樣用「我是為她好」的"傳統"降低家族成員心理內疚,這讓身在東方家族裡的我,深有同感。
電影裡還有另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女主角的爸爸與叔叔的對話,無意間被女主角聽見,受西方教育下的她認為應該要讓當事人(奶奶)知道實情,以免她有想做的是但我們卻不知道,受東方教育的叔叔跟他說,「這就是東方人和西方人的不同,因為你把生命看成是個體的,而東方人是把生命看成集體的家庭,這就是西方和東方的文化差異問題。」
把生命看成個體的女主角,認為人各有命應該各自掌握各自擁有,奶奶的生命也應該由奶奶自己操控。但把生命看成集體家庭的叔叔,覺得家族裡不管是誰的生命,身體裡的血液都留著家族的血,是團體中的一部分,不應該被切分。
這倒是很有趣的理論。
在這個本來就沒有誰對誰錯的世界,不論什麼議題,生死、宗教信仰、人生、道德觀,每件事都有一體兩面,記得以前很喜歡看的一個辦案節目說,任何事都有兩個面向,如果你只看到其中一面,那一定會有另一面在後面。把生命看作個體,或把生命看成集體,生命終究是生命,終究屬於自己,無關個體或集體。
電影的結局是好的,不是那種灑狗血會哭的你死去活來,也沒有太沉重的壓抑揮散不去。倒是想知道,在生命離別的最後一刻,那句再見,說的到底是給生的人,還是走的人。(文/大默)
【同場加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