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安  
最近歌壇引起一陣「畫一隻雞」和「在我嬸嬸的腦海裡」熱烈討論,大家對於這種唱法和發音有各種不同的理解程度,有的人不能接受,覺得很假會;有的人大方接受甚至推崇,認為可以為台灣歌壇注入一股新活力。撇開舌繫帶等任何身體限制、外國人腔調等外在因素以及歌手到底有沒有畫一隻雞或者是不是真的在嬸嬸的腦海裡,今天我們來心平氣和的聊聊「咬字不清」唱法。


以前出唱片,除了歌聲、外型,咬字和發音也是要求的重點之一,記得小時候看過五燈獎,評審老師把參賽者的歌聲、台風、整體表現都稱讚一遍,最後說:「可惜你的咬字,要再清楚一點。」於是這位咬字需要再清楚一點的參賽者就敗下陣來,這或許是所有歌手進歌壇前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身為一位歌手應有的專業。

鄧麗君時期,清楚的咬字和發音,不論中文或日語,歌曲聽來幾次就能記住,再接著就可以朗朗上口。帽子歌后鳳飛飛時期,她清亮的高嗓,一下子就把音樂的高度拉到頂尖,不論音樂多廣、音多高,她依然清楚傳達歌的意思,維持台上一貫的帥氣作風。1989年,陳淑樺發行《夢醒時分》,只要跟著錄音帶,想要唱出「早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絕非難事。以前如此要求歌手的專業,細琢到發音咬字句句校對,深怕歌迷聽不懂所以不買單,從甚麼時候開始,歌壇出現了「咬字不清」唱法呢?

根據我的印象....先來掌聲歡迎凌峰~ㄜ....不是。2000年,樂壇出現一位戴帽子彈鋼琴的才子-「周杰倫」,首張專輯《Jay》成功引起話題,大眾對專輯內歌曲傳達的意思和到底在唱甚麼有非常大且深且廣的討論,話題延續到第二張專輯《范特西》、第三張《八度空間》、接著《葉惠美》.....,每次周杰倫出專輯,咬字和發音就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幾乎在同一個時期,樂壇也有另一位女歌手正以她獨特的唱腔竄起,她是「孫燕姿」,首張同名專輯《孫燕姿》在2000年發行,當時大眾的焦點放在她的琴藝與創作,直到第二張專輯《我要的幸福》和第三張《風箏》之時,開始有了對於她「咬字不清」以及「捲舌」這兩件事有點聲音。即便大眾對發音咬字如此要求,但歌迷們還是把重點放在歌曲的涵義和整張專輯概念,「咬字不清」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並沒有影響到周杰倫和孫燕姿的音樂之路,專輯還大賣了好幾張。

2012年年底,台灣樂壇出現「畫一隻雞」以及「在我嬸嬸的腦海裡」,兩位分別是歌手「白安」和來自對岸的「曲婉婷」。大家討論著這樣的唱法到底是從何來,又為了甚麼要這麼唱,對此,我有以下的看法:

.配合歌詞所產生
一首歌的組成大致可分為詞、曲和vocal,一般的情況下,曲會先產生接著才有詞,然後由歌手擔任vocal將歌曲表演出來。當歌手進到錄音室時,歌詞裡字的發音與咬字會跟著曲進行,有些字在那樣的曲子中會不容易唱出來,這時候就必須更改歌詞的字,讓歌曲聽起來不會含糊不清又不違背原來的意思。以上是在可以更改詞的情況下,但如果不能更動到詞,歌手就必須改變咬字和發音,用這樣的方式維持歌詞原有的用字,又盡量讓音聽起來完整。歌手白安<是什麼讓我遇見這樣的你>的歌詞,前八句的結尾字「埃」、「海」、「懷」、「開」....都是「ㄞ」的結尾音,有小小練過歌唱的都知道,老師常說發音要把嘴巴張開,音才會出的來,如果把嘴巴壓扁了,聲音就會被壓回去,收在嘴裡出不去。「ㄞ」正就是讓嘴巴成扁平狀的音,包括後面的(畫一隻雞)「懷疑自己」,「己」是「ㄧ」的結尾音,同樣讓嘴巴成扁平狀,如果用正常且非常標準的發音來唱,前八句會不夠響亮,整首歌將近一半聽起來會像壓在嘴裡,對白安這樣的實力歌手來說,等於一開始就枉費了她的好聲音。

.發音位置
每個歌手都有自己的發音位置,不同的發音位置產生不同的共鳴,有的在胸腔;有的是鼻腔;有的是在腦後、眉心等。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發音位置,近而產生不同的共鳴,歌手有時候為了讓發音位置正確,達到一定程度的共鳴,他們會改變咬字和發音,以便發音位置和共鳴都能達到目標,讓歌曲存在不一樣的風格。

.獨樹一格的特色唱腔
這算是一種特色了。周杰倫曾經在接受訪問時被問到為什麼唱歌含糊不清,他回答,這是我的特色;孫燕姿同樣也被問過這樣的問題,她說,這是我唱歌的方式,也是一種特色。有時候看歌唱選秀節目,評審老師會對參賽者說:「你甚麼都好,就是少了個人特色。」這種話對參賽者而言應該是晴天霹靂,因為歌唱技巧可以磨練、歌詞可以在記熟,「個人特色」這種東西不是說有就有。歌手白安的特殊咬字和發音,不僅成功引起討論,也讓他引領獨具的個人特色。不過,聽到白安唱歌,讓我想到另一位從歌唱節目出來的歌手-「陳怡文」。從歌唱比賽時期就可以聽出陳怡文的唱腔,強烈著重每句歌詞的最後一個字,她與陳珊妮老師合作的歌曲<雙陳記>,可以聽出陳怡文在「歌」、「重」、「懂」、「從」等每句的最後一個字,採用輕踩重放的方式,所以「歌」聽起來只有「ㄜ」的音而沒有「ㄍ」;「重」清楚聽見「ㄨㄥˋ」而沒有「ㄓ」的音。不論如何,她們都有了聲音的獨特性和個人特色。

.「歌詞本」功能再度被發揮
歌詞本的功能一直被轉換,歌詞本裡面除了有歌詞、歌手介紹,還有歌手的美照,歌迷買了專輯回去到底把歌詞本作為甚麼用途,就看個人了。歌詞本裡最重要的內容當然就是歌詞,歌詞賦予歌曲傳達的意思還讓歌曲有了生命,但在我們能夠清楚聽見歌手唱甚麼的時代,歌詞本就像裝飾,現在為了要聽清楚歌手在唱甚麼、聽清楚歌曲的含意,我們開始拿起歌詞本,句句讀字字念,如果是英文專輯還能學一下英文,歌詞本的用意與功能再度回來了,甚至被看得更重。如果不是周杰倫,我們會拿起歌詞本仔細看那些美麗的詞嗎,我們會看到作詞人方文山用甚麼樣的筆法堆砌出那一首首歌嗎。歌詞本的確在這個流行「咬字不清」唱法的年代,再度活過來。



整體來說,歌手有自己的唱法,回到一開始談到的「個人特色」,如果每個人都用一樣的方式唱歌,我們就沒有機會聽到這麼多元的音樂,市場上的專輯會呈現單一化,最後比較的可能不就是專輯的內容而是包裝,能聽見不同的不是歌手的歌聲而是歌曲最表面的皮。音樂,自己喜歡就好了,歌手做出自己喜歡的音樂唱出自己喜歡的歌聲,總會有人買單的,看看周杰倫不就紅了好幾張嗎,再說...這是唱歌又不是做蛋炒飯(飯要粒粒分開,還要沾著蛋.....咦?)。感謝這麼多的歌手努力嘗試不同唱腔、發音和咬字,讓我們能在這個年代聽見音樂的多元性,請一起用熱情迫切的心推薦你喜歡的歌,用正面樂觀的態度接受你不喜歡的音樂!Rock On!(文/大默)

arrow
arrow

    大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