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催眠.裁決 Guilt by Design:當你認為是真的,就是真的

很多事,當你認為是真的,就是真的。

人有一種很神奇的能力,面對不同的意見會想辦法讓他變成跟自己同陣線;面對與自己認知不同的事情,會想辦法找到其他資料來證明自己是對的。我們在做的都是一種思想、思考轉化,使事情看起來更為合理,自己認為的合理。極少有人願意接受不同的意見或看法,又或者,選擇讓別人跟自己一樣比較容易。

香港電影《催眠.裁決》是近幾年少數港片中,比較偏向心理攻防層面的片。雖然尾聲還是走直升機動作片結尾,港式犯罪電影正邪對立的標配不能少,但仍掩蓋不過整部片主幹。

由張家輝飾演的大學教授許立生,專攻心理學,也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催眠專家。課堂裡,許立生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對策,告訴學生催眠的目的和用途。某種程度上,似乎先幫角色設定好了立場。

【電影】催眠.裁決 Guilt by Design:當你認為是真的,就是真的

一個富翁集團林氏企業的兇殺案開庭,許立生擔任陪審團一員,當案件到達最高法院最後審判,退庭後,許立生接到電話,電話那頭威脅他,必須催眠陪審團團員,讓案件翻盤成有罪,否則女兒性命不保。面對各有各的堅持、各有各看法的陪審團,許立生必須運用專業技能,來解這道難題。

我非常小心地看這部片,深怕漏掉哪個細節就跟丟了,但電影其實沒有那麼難咀嚼,順順著看都可以跟上。電影中有幾個轉折的地方,除了讓人感到驚喜,也是本片重要的環節。

【電影】催眠.裁決 Guilt by Design:當你認為是真的,就是真的

首先,許立生將陪審團之一坐輪椅的女孩催眠,運用的手法是從她過往的經驗著手,將其帶到微波爐前藉著微波爐的倒數「時間」和巧克力餅乾的「氣味」當作入門,好似我們在其他催眠題材電影裡會看到的「當我數到三」、「你會聞到一個巧克力的味道,非常濃厚」,幾乎可以確定,女孩已經進入被催眠狀態。

像這種隱晦的暗示,告訴觀眾角色已經進入另個狀態的手法,我非常喜歡。

另一個則發生在另一位團員May,許立生知道May近期對林氏企業有大筆投資,要讓一個人改變想法,首先要找到那個人與事件的關聯。抓住這點,許立生逮到機會向May催眠。被催眠的人,他的世界開始產生變化,此時則是置入另個人想法的最佳時機。

【電影】催眠.裁決 Guilt by Design:當你認為是真的,就是真的

至於地理博士,我則認為許立生對他只下了一點功夫,目的是為了透過他把訊息運送出去。

最後找上陪審團主席,用小意外把人趕出原本的場景,奔波後人的體力下降、思緒開始混亂之時趁虛而入,搭配環境的一閃一滅,感官多重刺激與重複引導下,論誰都很難不進入設計好的陷阱。

除了對陪審團團員的催眠,綁架女兒的敵方,許立生一開始就卯足全力,看似他在迫於無奈下被牽著走,實際上他才是主導整副棋的人。看似求救訊號被攔截的梗,片尾再次出現彷彿救世主,把整部片又拉回催眠主軸,這是我對於《催眠.裁決》當中最喜歡的地方。

【電影】催眠.裁決 Guilt by Design:當你認為是真的,就是真的

【電影】催眠.裁決 Guilt by Design:當你認為是真的,就是真的

回到對事件的看法,不論陪審團的本質,即便有證據、人證與物證等當後盾,還是免不了有個人觀點在其中;當人們認為他有罪,他就是有罪。綁架許立生女兒的壞人,收到紙條後覺得是在求救傳訊號,就認為當中鐵定藏了什麼秘密,不斷尋找重複聽歌的過程,反而落入圈套。

《催眠.裁決》與《催眠大師》非常不同,但都是運用心理狀態作為攻守交換的武器。《催眠大師》圍繞催眠,《催眠.裁決》則多了心理狀態的突破,如果你喜歡心理學,或許《催眠.裁決》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值得收藏。(文/大默)

 

【同場加映】

.[電影]記憶對決!《記憶大師》10個看得見但你可能錯過的細節伏筆

[電影]催眠大師:催眠與反催眠

[電影]十二公民 12 Citizens:言無刀鋒 決策殺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默 的頭像
    大默

    MoVie x MuZik = Vie.

    大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