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艋舺

「一府二路三艋舺」。艋舺,即為萬華區前身,這裡是台北市發源地,也曾經是別人口中「龍蛇雜處」是非之地,在歲月提煉下,萬華區漸漸變成遊客觀光景點、尋找文化根源之一。然而對當地人來說,眼前景色雖然不比當年,場景卻歷歷在目。(延伸閱讀:寒戰)

《艋舺》不是一部黑道電影,也不是古惑仔電影,他是青少年面對成長,面臨現實殘酷不得不碰觸的電影,是青春輓歌。電影由阮經天、鳳小岳、趙又廷、黃鐙煇、蔡昌憲撐起主幹,整部電影精細的考究,極力回到所屬的時代背景-80年代,從人物的花襯衫、夾腳拖到廟口小孩胸前都會配戴的平安符,幾乎讓人拋下現代科技,一無反顧的沉進回憶。除了視覺呈現,一種寫實又不能太寫實的手法,聽覺呈現也是妙招之一,導演鈕承澤在片段裡加入的配樂,都是在呼應時代與文化背景的展現。

當他們在剝皮寮巷中打鬥,一群人追著跑著經過電器五金行,緩緩流露出的是西洋歌曲,就80年代而言,正是西方文化/西方音樂正要進入台灣的時間點;一行人在舞廳,傳來的是Air Supply(空中補給)在1983年發行的歌曲<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蚊子與小凝兩人分著耳機,聽見的則是<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李玖哲的版本。

電影原聲帶中收錄的10首歌曲和12首配樂,收錄1976的<街頭之星>,主打前段鳳小岳的片段;張懸<我想你要走了>由空心吉他主宰,彷彿回到青澀的年代,畫面泛黃、模糊卻不斷前進;也有1985年發行的<愛情陷阱>,表現80年代台灣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艋舺》帶我們回到那個美好時代,儘管早已逝去,人們身不由己的向前,如同電影幾位主角在變動時代被迫長大,這是許多人共同的時代記憶,也是豆導再一次將運用生活化題材,以貼近真實生活的想法與課題,挑起許多人想說卻不知道該怎麼說的片段。這大概是時代的宿命吧,幸好,音樂的不退流行,不論何時都能帶我們回到那個年代,如同《艋舺》在電影裡巧妙的運用,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能引起共鳴。(文/大默)

【同場加映】

[電影]寒戰 Cold War:抽鬼牌

[電影]再見瓦城 The Road to Mandalay:再見 再也不見

[電影]催眠大師:催眠與反催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默 的頭像
    大默

    MoVie x MuZik = Vie.

    大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