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揭開序幕。

本片是由緬甸華裔電影導演趙德胤將身邊人的故事改編,以姊姊的故事為輪廓,加上緬甸當地的環境、外籍勞工面臨的生活挑戰、佐時事搭配結尾。演員選角則是花了苦心,也冒了風險。電影故事很簡單,一對偷渡到泰國的陌生男女,彼此產生情感卻有不同的人生方向,卻有相同的結局。

進電影院前,上網查網友評論,評價兩極,對其中一部分的觀眾來說,這是很需要耐心和各種揣摩的電影;但我會說,《再見瓦城》不用真的耐著性子逼自己看完,順順的跟劇情故事走,將近兩小時的時間感覺飛快,各種揣摩的心境不斷轉換,也或許是導演的風格與特別用心。

導演這次將作品交由柯震東、吳可熙詮釋,片中兩個人從見面有交集的那刻,有種莫名的刻意,可能正是因為如此,觀眾才不用多擔心電影演不下去。吳可熙飾演的蓮青把外來移工的堅持與追求生活嶄露無遺,柯震東飾演的阿國不是不想過好日子,只是對他來說,好日子太遠太遠了。

我們常常說再見,幾乎都不曾再見。

《再見瓦城》是反諷或是另一種期待,當蓮青遠離家鄉到泰國就做好不再見的準備;阿國也是,而他們的工作夥伴因為意外受傷,必須回到緬甸討生活,離開的時候,面對泰國,他們說的是「再見」,眾人心中暗自送上祝福,是「不要再回來了」的再見,雖然電影沒有多加表述,我有那麼幾秒鐘冒出的一個念頭:「他們當初不知道有沒有想過會再回去緬甸」

面對緬甸,他們說的也是再見。

說再見好難,真的再見到的時候又更難,兩個簡單的字從各種層面解讀都有不同的涵義,有時候我會想,這應該是上帝埋下的小禮物,能輕易說出的再見,都是尚未體會過其中奧妙。

看完電影,走在南港 City Link 的連結走道去停車場,空氣很好。

我們聊著結局,討論阿國的做法和蓮青的可惜,這是不是完全如大家所說「外來勞工」的美麗與哀愁呢?我想起樓下鄰居照顧老爺爺的看護,媽媽偶爾去市場遇到她,會用簡單的英文和中文聊幾句,有幾次早上出門時,媽媽指著整理好的一大袋衣服說:「順便幫我拿下去給她,放在門口按門鈴她就知道了。」

到了樓下,依照指示放門口,按了門鈴。

我從來不去想她到底甚麼時候出來拿走衣服,那些衣服又去了哪裡,總之回家沒有看到那袋衣服還在門口就會感到莫名的安心。

有一天媽媽告訴我,樓下老爺爺過世了,看護也要回家了。原以為看護會繼續留在台灣,媽媽說,她很努力很認真,存了一點錢,所以想回家了。最後一次拿衣服下去是甚麼時候我已經不記得,也真的沒再看過她。(文/大默)

 

【同場加映】

[電影]咖啡・愛情 Café Society:酸苦之作

[電影]崩壞人生 Demolition:破壞美學

[電影]白米炸彈客 The Rice Bomber:輕觸議題

 

【合作約稿】

找大默 damolshen@gmail.com

arrow
arrow

    大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