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音樂辨識服務,探索功能更勝社群分享

以前找資料都要上圖書館,現在坐在電腦前拜拜Google大神,上萬筆資料湧進比潮水還猛烈;以前聽到沒聽過的歌,要先把歌曲的關鍵資料記下來,男聲女聲/節奏/抒情或搖滾/新歌舊歌/歌詞,現在拿出智慧型手機打開APP,千真萬確的歌曲資訊幾秒鐘看透。

智慧型手機實在太方便,應該說,科技之賜讓我們更靠近音樂。

檯面上兩大音樂辨識服務-「SoundHound」和「Shazam」是樂迷必備APP。服務上線以來兩邊一直被拿來比較,不論資料庫、搜歌速度、介面.....等等,無一不比也各有各的長處。畢竟服務對象是廣大樂迷,各種類型面向的人都有,無法全部滿足也要抓住其中一味。

不過,音樂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卻漸漸改變,智慧型手機帶來許多娛樂選擇,聽音樂不再是首選,加上越來越多音樂作品誕生且遠遠超過建好的龐大資料庫,人們開始對服務要求更多,首先出現的是「個人化」,用戶借由「個人化」去除不需要的資訊,於是音樂服務(包含音樂辨識和音樂串流)提供註冊帳號,我們只要登入就可以看見想要的內容資料,而不用重新掃過幾萬筆資料再找出想聽想看的。

當大家都有了帳號;當生活重心移到網路;當互動模式傾向虛擬,人們開始要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其實是帳號與帳號之前),於是音樂服務發展「社群分享」,透過連結FB帳號、分享LINE群組、EMAIL寄出、GOOGLE+加一的方式讓樂迷把聽過/搜尋過的內容推薦給親朋好友或完全不認識的人(好比在FB上設為公開)。

這時候音樂服務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活起來,但僅限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還是不夠,在經驗裡我們遇過用戶問:「我想買這首歌,不能直接買嗎」、「我想直接用YouTube聽,因為我用電腦的時候都是在那上面聽歌的」、「我可以直接開啟音樂播放程式聽歌嗎」,於是音樂服務開始與其它不會對打到的平台結合,例如SoundHound找來Amazon、Rdio、Spotify、YouTube,還加入歌手巡演購票資訊;Shazam則是Spotify以及YouTube。

音樂辨識服務,探索功能更勝社群分享

結合音樂串流、購買行為的連結(包含購買音樂以及購票)、影片,SoundHound和Shazam滿足人們對音樂服務的需求,同時整合人們聽到音樂後接下來產生的行為:聽歌、買音樂/買票、看MV等。

這樣還不夠。

注意到了嗎,這裡我用的詞是音樂"服務",也就是當這個APP(或你想稱為一種現象)變成服務,它就有無限發展的可能去滿足用戶,特別當我們有所付出(金錢或時間),想要得到的服務只會更多不會減少。

「探索(Discover)」在2013下半年因為Spotify進攻台灣掀起一波熱潮,先不管它推薦或顯示出來的是否完全命中,這項功能已經讓很多人探究不已,每天不停挖掘發現更多新歌,樂迷被無意識植入「這裡有超多歌,聽都聽不完」的觀念,你也可以說這是被設計的,仍不得不承認這功能的好處。

音樂辨識服務當然不能錯過這項,SoundHound和Shazam除了原有的「排行榜」,也有依照地圖/國家、地區分類的「探索」功能,透過地理位置看其他國家的人都搜尋甚麼,推論這個國家/地區的人都聽甚麼、常聽到甚麼。

音樂辨識服務,探索功能更勝社群分享

SoundHound和Shazam在「探索」功能有不同的做法,SoundHound分類細項到地區,Shazam著重在國家,把地圖放大一點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差別。

從畫面豐富性看,SoundHound大大贏過Shazam,不過Shazam會這樣做是因為把各國排行榜與探索功能結合,反觀SoundHound則將兩者分開。

我個人蠻喜歡Shazam的做法,雖然沒有足以窺探各地區的人在聽甚麼但「各國排行榜」確實吸引人。現實一點,我不一定想聽內湖區的人在聽的歌,不過我真想知道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人都搜尋甚麼。

音樂辨識服務,探索功能更勝社群分享

音樂辨識服務從個人化到強調社群分享、平台結合,再加上探索的功能,用戶對音樂的需求不只內容資料,還有外併的功能使用,個人化、社群交流已經不能滿足,服務得向外擴張,結合平台與其他功能使用,才能讓用戶感到「值得」的使用經驗。

也可以說,我們聽音樂的模式逐漸轉變,從好奇身邊好友聽甚麼歌,現在又拉回自己本身,關心「自己想聽的音樂」大於「朋友聽的音樂」。

SoundHound和Shazam兩大音樂辨識服務龍頭致力滿足用戶,各自政策都打進不同族群,如何帶給用戶好的體驗、使用經驗;如何讓用戶在使用的當下愛上這個APP,SoundHound和Shazam各有妙招,至於買不買單,還看用戶個人以及他們之後發展了。(文/大默)

 

【同場加映】

·[話題]Travis 崔維斯樂團新專輯《Where You Stand》神秘之舞

·[話題]投資喜歡的歌手,「TastemakerX」要你發現音樂潛力股

·[話題]人人都愛學吉他,馬叔叔 x 蔡健雅 x 張震嶽開班授課!

 

【合作約稿】

找大默 damolshen@gmail.co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默 的頭像
    大默

    MoVie x MuZik = Vie.

    大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