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項事類型的電影一直很難抓到觀眾目光,特別是當地如果不流行那項運動,一個撐起電影的根本卻沒人了解,很難再把故事說下去。台灣不流行Boxing類的運動,更別說一般觀眾知道甚麼是「MMA」,也許腦中浮現的是血腥暴力、血跡噴滿場地的畫面。「MMA」其實是手腳靈活運用,自由搭配,不受身體限制的綜合格鬥,在場上,只有倒下或走出去,如同《勇者無敵 Warrior》這部電影,導演運用每個可能touch到心裡的元素,摻入現實與親情,人性的弱點與盲點,相互拉扯下將戰場延至擂台,燈光一明一滅間,立場不停轉換,贏家只有一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面對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決定。我們很難讓每件事都圓滿,總在計算與考慮之後,選擇一個讓缺口盡可能看起來最小的方法,再用時間去拋光,使得在多年之後得到平坦,無一倖免。導演與編劇在電影裡安排了三個重要的角色,代表三方的立場、堅持、煎熬,劇情也在各角色的性格交疊中,得到最多的戲劇張力,綿延最長的情感。
Tommy(Tom Hardy飾)一個不知從哪來又要從哪去的逃兵,回家門口等父親,言談間本以為他們是好朋友,藉由家裡擺的照片才理解兩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忘年之交,而是有著彼此最痛苦的回憶,卻也是非常親密的父子。他回到熟悉的地方只收到景物依舊人事全非的消息,一張百萬元比賽海報吸引他,對,回到這裡是有目的。Brendan(Joel Edgerton飾)高中數學老師,以他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做開頭,好好先生的數學老師理應有個富足的生活,但事實上卻是被女兒巨大的醫療費用壓的喘不過氣,只能利用課餘時間兼差、打零工,好似現實社會中許多人的寫照。面臨無法貸款甚至連家也沒得住的窘境下,他去找了當年MMA的好朋友,現在知名的教練,原本只是請求打幾場賽事,賺點錢,陰錯陽差下機會來臨,他緊抓唯一的機會,拼了。
Tommy扮演孤僻、自我封閉、以「恨」為中心的角色。他對酗酒家暴又不願栽培他的父親Paddy有著不諒解,對賣命給國家、出生入死沒有怨言的軍隊有著失望,身後卻背負照顧軍中兄弟家庭的責任,是以痛處包裹糖衣下形成的表現。當他決定參賽時,知道只有父親這樣的教練才能訓練出優秀選手,所以還是回頭找上父親,只是仍可以看出他對父親的所需所求,只是幫助拿到冠軍拿到獎金而以,對於比賽以外的事,他將父親拒於千里之外,別談原諒。
Brendan秉持對生活的熱忱,難能得到的平凡生活感到惜福,以「愛」為出發點的角色,卻在碰到困難時選擇自己承擔,他不願成為學生眼中的英雄角色,也不想當孩子以後了解到「那個到處打人賺錢的爸爸」。他不想談論小時候被父親家暴、訓練成格鬥好手,最後還是因為受不了父親的拳腳相向而離開家裡,回歸正常的生活,有了老婆小孩有了溫暖的家;他不想讓家暴的父親接近自己的家庭一步,深怕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家會被染上汙塵,是以糖衣包裹痛楚下的寫照。在沒有折衷的條件下,他以「愛」為基點,自身力量為桿,一肩撐起所有的責任。
導演和編劇在故事開始前並沒有多加交代Tommy為什麼要坐在家門口等父親;或是回到小時候常去的拳館練習,也沒說明Brendan為何這麼能打,只在他的生活裡加入更多現實可憎的部分,刻意讓這三人看起來毫無關聯,引導觀眾走向他們最後會戰個你死我活,勝利只屬於某一方的傳統想法。相反的,導演和編劇在故事裡一點一點放入主角回憶片段,一點一點補齊觀眾好奇、納悶、從一開始就不知道的情節,如同打點滴般,慢慢一滴一滴注射,劇情猶如瀕死的人接收到強大力量和養分,漸漸疏醒,活了過來。
如果贏家只有一個,你希望是誰?
大部分的電影總為我們想好結局了,勝利,屬於對的那一邊,或是比較需要幫助的那一邊,正義的那一邊,當 Tommy 和 Brendan 各自找了心中優秀的教練後,劇情舞台正式拉到擂台。此時故事線仍各自發展,Tommy 冷漠、特異獨行、在每每贏了之後就匆匆離去,不接受拍照和採訪,對他來說,越快拿到獎金越好;Brendan則一路遭到強勁對手痛擊,特別在面對世界冠軍那場,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形下,Brendan以家庭為意念,突破身體承受的力量,每一次呼吸都是為下一次的心跳做準備,觀眾的心情也隨著他每次脈搏的律動以及身體起伏,不斷上下。
兩條平行的線終究要交會,在最大的範圍內,激盪出各式各樣的花火。當兩位主角對上各式各樣的選手後,終於見到彼此了。在比賽開始前,Tommy被新聞報導他是救援軍中弟兄的無名英雄,當時沒有留下姓名也沒有任何一點線索能找到他,只憑著一個影片,被人發現他就是當時救人的英雄,頓時擂台比賽場多了很多支持他的人,多了很多軍人為他加油,相較Brendan一個最單純不過的身分,Tommy備受寵愛,只不過,身為「逃兵」的身分也同時被揭發。
「二選一」最難。
選了這個就得放棄那個,沒有兩個第一名,也沒有兩個冠軍。導演和編劇出了難題給觀眾,Tommy要贏得獎金,照顧死去的軍中兄弟的家人。Brendan要拿到獎金,替女兒治病並且繳清貸款,留住房子。雙方都不是在為自己戰,而是為了心愛或者最在乎的人而戰,假如Tommy沒了獎金,那一家人該如何;又如果Brendan輸了,他們一家人該往哪去,導演和編劇在這個高峰點下了關卡,雙方拳腳一來一往,一個重拳會想到等待救助的遺屬,一個踢腳會想到重病的女兒,在雙方各有立場的情況下,無法偏袒任何一邊。
不過電影還是要結束,高峰過了還是要下山。導演選了看起來比較弱,以保護家人立場、「愛」為出發的Brendan,但這些沒有看起來像個悲劇,反而讓Brendan一次又一次勸Tommy投降,不斷輕聲說著「I love you.」,兩人情緒如緊繃的肌肉,猛力衝撞下所有感觸都被放大,最後Tommy以折翼之姿輕拍Brendan的肩膀,所有的情感就在這一刻流瀉而出。
燈光一亮。
Brendan攙扶Tommy走出,字幕隨上。對觀眾來說,或許不是盡善盡美的局面,卻是力道剛好又恰到好處的結局。
電影除了由兩位主角織起故事網,當中還有酗酒父親的Paddy扮演連結,他適時出場,適時將兩位主角拉在一起,他們的相遇也要有Paddy這個連結,在宴會上發現Brendan,Tommy才足以注意到。編劇也用了名著《白鯨記 Moby Dick》傳達Paddy心中無法抹去的陰影,是個無法忘卻又無法回頭更無法輕輕放下的椎心之痛。
除了加入經典名著《白鯨記》,音樂也使用很少電影敢用的古典樂。
導演將Beethoven(貝多芬)的音樂融合進MMA,甚至提高到「技術層面」以及「心理層面」,當Brendan被世界冠軍壓的喘不過氣,教練卻在一旁大喊:「Feel the Beethoven.」,不僅呼籲前段教練提到以前訓練時就是用古典樂建構選手心理、撫平情緒和感受節奏,同時把觀眾眼睛和耳朵分開,體驗音樂與影像同步不同tone,強烈的違和感,卻很美。
片尾歌曲選用1999年成立的美國獨立樂團 The National ,收錄在2004年7月發行EP《Cherry Tree EP》當中的歌曲<About Today>。(文/大默)
【同場加映】
留言列表